780×75.jpg
s06.jpg

当前位置:青春彩云南 >> 基层观点

云南精神对民族地区青少年的凝聚

欢迎订阅手机青年报,移动用户发送qnb到10658000,每天资费不到一角钱。

http://www.okhiv.com   2013-03-27 15:19:00 青春彩云南

  作者——共青团南华县委 李孔燕

  引言
  民族地区青少年问题是关系到民族地区发展,更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小康生活的建设。对于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的凝聚问题,云南精神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聚焦了人们的目光。精神是文化的精髓。精神如阳光,使沐浴者焕发勃勃生机;精神如良药,能让病患者喜迎曙光;精神是力量,让人挺起不屈的脊梁;精神是向导,带领人们走向前方。无论是一个民族、国家、区域,还是一个人,都需要有一种精神作为力量,才能经久不衰、历久弥新、永远不倒。青少年的发展问题,归根结底就是教育的问题。
  2011年,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对云南精神作了精辟阐述:云南精神就是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精神。这一精神的提出,展现的是一种站得高、望得远、气定神闲、成竹在胸的全新境界,使地处西南边陲高原的云南,再次云南精神的提出,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
  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加快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而奋斗。
  党的十八大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民族地区青少年受教育现状
  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代表,南华县是楚雄彝族自治州的九县之一,这个偏远山区的学生们求学难、流失率高。按教育发展规律,小学、中学、高中应平衡发展,呈“正方形”或“梯字形”走向,但南华县却呈“三角形”状,年级越高,流失越多,因此造成大部分青少年的受教育程度低。
  读书无用论盛行,学生普遍厌学情绪严重 
  通过对彝族家庭的了解,发现当地群众对于教育的认识有待提高,人们表现出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50%的家长都不愿意让孩子上大学,认为读书浪费钱,外出打工是更好的生存途径。而部分学生也有着较严重的厌学情绪,读书无用论在当地大肆盛行。 
  师资薄弱、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自从国家重点关注民族教育事业以来,作为彝族聚居区的南华县得到了一些教育资金援助,近年来新办了县级民族中学,为民族地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使办学条件得以改善,大大提高了民族地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但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是: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必需并驾齐驱。一方面,硬件条件有了一定改善,但依旧有待加强投资。另一方面,师资力量成为困扰南华县教育发展的难中之难。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外地教师不愿来、留不住,本地教师素质低、水平亟待提高;2.对口援助不到位,支教流于形式。
  秦光荣书记对云南精神的概括,是基于多年来云南人民的生动实践。云南人民根植于高原上、群山里,高原、大山是云南人民的衣食父母、安身立命所在,人们对高原、大山怀有感激崇敬之情,崇拜山、崇拜高原、崇拜自然,高原情怀、大山精神一直以来是云南人民身体里的最重要基因。秦书记做出的这一重要论述有着其深远的时代意义,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遵循的重要法则,为云南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起了保驾护航作用。

  阻碍民族地区青少年教育发展的原因分析
  南华县的教育现状并不是特例,它反映着广大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现实。在查阅相关文献、反复思考后,总结出了阻碍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三大成因: 
  经济落后制约教育发展 
  经济落后制约着民族教育,教育的落后又影响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贫穷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教育发展道路上最顽强的绊脚石。如上所述,贫穷所带来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失学率居高不下、辍学打工人数增多;教育经费拮据,教师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教学质量明显落后于其他地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经济发展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才可能出现根本性的转变。 
  传统文化影响严重,教育观念没有转变 
  人们的教育思想落后,未认识到教育对个人、社会、民族发展所起的关键性作用,严重地阻碍着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缺乏一个良好的思想环境,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道阻且长,思想教育的转变起着重要作用。
  在面临青少年现状的情况下,秦书记概括的云南精神对我们青少年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云南精神的时代意义直接体现在云南精神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法则,在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周边发展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部分政府官员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教育是一个社会化的系统工程,教育的效益周期长、见效慢,不像企业发展那样立竿见影。因此,部分政府官员热衷于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项目,如修路、建房、办企业等,而对教育关注相对较少。 
  高原、大山是云南的宝贵财富,高原、大山在云南人心中占有重要地位。云南人民从高原、大山取得了生产、生活资料,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坚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法则,努力实现供需平衡,形成了人与高原、大山和谐相处的局面,多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得以顺利推进,奏响了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和谐共进的恢宏乐章,涌现出了高原湖泊保护等合理统筹保护与开发标志性工程。创新开展了“城镇上山、用地上山”的生动实践,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合理有效利用高原、大山的有机统一。以高原情怀、大山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云南精神,展现了云南人民和高原、大山互相影响、互为依存、互敬互爱、水乳交融的深厚感情。倡导这一精神,既是对优良传统的传承发扬,也有益于激发人们热爱高原、敬畏大山、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热情,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型跨越。

  改善民族地区青少年受教育现状的对策与云南精神
  加大投入,长抓不懈 
  经济是一切问题的根源,正如前面所述,贫穷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道路上最顽强的绊脚石,如何铲除这块绊脚石值得我们深思。教育和经济是一对孪生兄弟,经济保障教育,教育推动经济,我们必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当然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大多经济欠发达,仅靠现有的国家和地方财政补贴远远不够,因此必须转变教育经费筹措的观念,建立以国家为主体,地方、企业、个人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教育融资投资机制。确立市场经济观念,积极主动吸引社会各方面资金来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实施有效的教育投资方式。同时,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必须要持之以恒,长抓不懈,必须将教育纳入到政府工作的重心,使之成为一个长久的主题,一个历史的使命。 
  巧用家族力量,改变教育观念
  家族是少数民族地区人们感情归依、生活组织的核心。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家族区文化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家支仍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借助家支力量发展教育是改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观念的一个值得尝试的途径。 
  云南精神,焕发了人们的斗志,唤醒那些沉睡的人们,别为困难所惧,别为假象所惑,别为得失所扰,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始终保持行走正道,始终保持卓越品质,始终保持加速前行,打破束缚,冲破藩篱,走向光明。云南精神,蕴含科学的哲理,提升人完善人,服务发展,为云南人利用好各种有利因素提供了科学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有利于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将各种动力拧成一股强大合力,助推云南发展步伐。
  抓住机遇、积极寻求对外合作机会 
  各地团组织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团组织应积极支持民族地区团组织,开展东西互助活动。团中央和各地团组织应加强广泛开展科技扶贫、智力支边、东西互助活动,组织实施“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青年科技服务团”、“百名博士西部行”等项目,为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办实事,在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为民族地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树立榜样。
  云南精神的提出,终结过去云南精神无准确表达的历史,开启云南精神文明建设一个崭新发展时代,振奋人心,鼓舞士气,这是云南人民精神生活中的一次重大事件,是云南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开展爱国教育,增强对祖国的感情
  广泛开展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增强各族青少年对祖国的感情。各级团组织以重大民族节庆日、纪念日、重大事件为契机,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主题教育活动,营造了喜庆祥和、民族团结的氛围。广泛组织各族青少年开展升国旗、唱国歌、向国旗献词的礼仪教育,培养青少年对国旗、国歌、国徽的崇敬感。普遍开展18岁成人仪式,培养青少年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课堂、社区、公园等公共场所悬挂领袖画像、祖国地图、爱国格言名句,建造爱国人物的雕塑,对青少年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大力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化活动阵地建设,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经常化、制度化、阵地化。
  各级团组织要大力加强维护祖国统一教育,进一步增强各族青少年反对民族分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少年成为祖国统一的坚强捍卫者,努力构筑起反对分裂的钢铁长城。要大力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帮助各族青少年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做民族团结的积极维护者。要通过深入有效的宣传教育,帮助各族青少年认识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敌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的神圣职责。只有大团结,才能大发展,只有祖国的繁荣富强,才能有民族地区的美好未来。要引导各族青少年发扬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荣传统,为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作贡献,使我国各民族大团结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
  多管齐下,全面发展
  在实施少数民族教育时,要照顾少数民族学生的学生特点。民族学校,要从少数民族学生实际出发,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统一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同时要研究民族学生在学习、思想感情、意志性格、智力发展、兴趣爱好、体质和发育等方面的特点,要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教育。对少数民族学生,要经常进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教育,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觉悟,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培养共同为搞好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为整个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奋斗的思想感情。
  云南人民历来敦厚淳朴、性格直爽、热情好客,口碑较好。挖掘云南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引导人们口传心授美好习俗,弘扬文明进步主旋律,自觉维护云南和谐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是我们每一位云南公民的责任。云南精神的确立倡导,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公民思想道德准则和个人行为规范,具有良好的教育引导意义,启迪人们进行深入思考,作为云南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追求,如何将个人的价值取向和社会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在满足个人追求中推动社会进步,在促进社会进步中实现个人价值。这是云南精神的重要时代意义之一。
  21世纪,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教育世纪,教育在社会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是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支撑力,关注教育等同于关注未来。云南精神沉淀过去、始发现在、成就未来。让我们携起手来,排除干扰迷惑,脚踏广阔高原,牵手伟岸大山,努力将云南精神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贯穿于个人行为的点点滴滴,一步一个脚印,积小胜成大胜,成就云南辉煌灿烂的明天。
  培养新一代坚定的爱国者,要教育引导民族地区各族青少年紧跟时代步伐,和全国广大青少年一同发展进步。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中华民族将在本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祖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这一宏伟蓝图,需要包括各族青年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各级团组织要帮助民族地区的青少年树立现代意识,引导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超越传统,和全国各族青少年一道携手前进。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发愤学习新知识、新科学、新技术,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观念,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要根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鼓励他们解放思想,改变旧的观念,勇于创新,艰苦创业,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编辑: 来源: